5月14日,A股上演了一场“绝地反击”:上午还绿油油的盘面,下午突然被保险、券商、银行三大金融板块暴力拉升,沪指一口气冲上3400点,创下近三个月新高。这背后最直接的导火索,是盘后爆出的重磅政策,科技部、央行等七部门联合设立“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”,首次允许险资直接参股银行和证券投资公司。 这意味着,原本被限制在存款、债券里的巨额险资官网股票配资,现在能光明正大杀入股市了!
5月14日的A股行情
上午11点,上证指数还在3370点附近震荡,保险板块突然直线拉升。 中国人保在13分钟内封死涨停,创下年内新高;中国太保盘中最高涨超9%,市值单日增加197亿元;新华保险、中国人寿等巨头涨幅均超过5%。 截至收盘,保险板块整体涨幅达到6.92%,创下2022年11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。
券商板块紧随其后
红塔证券、锦龙股份午后涨停,国投资本、华鑫股份等涨幅超过7%。 根据东方财富数据,券商板块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2.3亿元,其中红塔证券单日获3.8亿元抢筹。 银行板块同样刷新历史纪录,农业银行股价突破4.2元,总市值站上1.47万亿元;交通银行、上海银行等区域性银行集体创出上市以来新高。
推动这场暴涨的核心资金来自险资
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披露,截至2024年3月末,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达28.9万亿元,其中股票和基金投资占比仅为12.6%。 而根据新政策,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上限可能从30%提升至40%。 以当前规模计算,理论上有望释放超过2万亿元增量资金。
政策层面的变化更为关键
科技部官网在5月14日晚间发布公告,明确“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”将通过参股方式,支持保险资金等参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试点。 根据财政部2023年预算报告,该基金首期规模为500亿元,按照1:4的杠杆比例,预计可撬动2000亿元社会资本。
银行股的暴涨另有逻辑
央行5月10日公布的《2024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》显示,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.54%的历史低位,但上市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.2%,其中工商银行单季盈利突破900亿元。股息率以当前股价计算,国有大行平均股息率达到6.9%,远超银行理财2.8%的平均收益率。
市场资金正在重新定价
根据Wind数据,截至5月13日,公募基金对银行板块的配置比例仅为4.3%,较沪深300基准低配9.99个百分点;对非银金融(保险、券商)的配置比例仅为3.1%,低配9.7个百分点。 这种极端低配状态,在政策催化下触发了机构紧急补仓。
具体到交易数据,5月14日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1.32万亿元,较前一日放量23%。 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112.7亿元,创下2024年以来第二高纪录。 主力资金流向显示,当日净买入前三的板块分别是银行(58.2亿元)、券商(42.3亿元)、保险(31.6亿元)。
风险因素同样存在
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数据,5月14日A股融资余额增加147亿元,但融券余额同步增加29亿元,多空博弈加剧。 部分暴涨个股出现机构抛售,中国人保龙虎榜显示,一家机构席位当日卖出1.7亿元;红塔证券遭两家机构合计卖出2.3亿元。
政策落地细节仍需观察
根据证监会2023年12月发布的《保险资金投资股权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官网股票配资,险资直接投资上市公司股权需满足“标的公司最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%”等硬性条件。 这意味着,并非所有金融股都能获得险资入场加持。
网眼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